摘要:瘦西湖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部,因湖面瘦长,称“瘦西湖”,从隋唐开始,景区陆续建园,及至清代盛世,由于康熙、乾隆两代帝王的六次南巡 ,造就了“两岸花柳全依水,一路楼台直到山”的湖山盛况。俨然一副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。历史上李白、杜牧、苏轼...
瘦西湖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部,因湖面瘦长,称“瘦西湖”,从隋唐开始,景区陆续建园,及至清代盛世,由于康熙、乾隆两代帝王的六次南巡 ,造就了“两岸花柳全依水,一路楼台直到山”的湖山盛况。俨然一副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。历史上李白、杜牧、苏轼、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很赞叹瘦西湖秀美的风光,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。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、“绿杨城郭是扬州”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,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的湖上园林群,融南方之秀、北方之雄于一体。窈窕曲折的湖道,串以长堤春柳、四桥烟雨、徐园、小金山、吹台、五亭桥、白塔、二十四桥、玲珑花界、熙春台、望春楼、吟月茶楼、湖滨长廊、石壁流淙、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,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。湖面迂回曲折,迤逦伸展,仿佛神女的腰带,媚态动人。清朝时,康熙、乾隆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,当地的豪绅争相建园,遂得“园林之盛,甲于天下”之说。
卷石洞天
卷石洞天原为小洪园,以怪石老木取胜,归歙县盐商洪徵治后,临水的太湖石山,搜岩剔穴,为九狮形,置之水中。卷石洞天的假山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,是扬派叠石的代表作。
小金山
湖上最大的岛屿——小金山。当年为迎奉皇帝到来,盐商开挖莲花埂新河,用开河的泥土及山石堆成了眼前的小金山。山上遍植梅花,每当冬季梅香四溢,引得游人纷纷来此踏雪寻梅,故又称“梅岭春深”,为清二十四景之一。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为密集的地方,历史上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风亭、月观、吹台、琴室如今全都集中在这里,高低错落有序,每座建筑布局都很别致。
吹台
吹台,又名钓鱼台。相传乾隆有一次行舟于此,来了雅兴,想钓鱼,一旁的盐商立刻找来两个水性好的水手,潜入湖底,以荷叶遮顶,荷茎换气,在水下将龙鱼备好,待皇上放钩,便挂上龙鱼。乾隆一看龙鱼上钩,一旁的文武百官们喝彩欢腾,皇帝大悦,但只见龙鱼上钩,皇帝不禁纳闷,正待发问,旁边的盐商早已察觉,凑上前去,说道:“凡鱼岂敢朝天子,万岁金钩只钓龙。”一席话说得皇帝龙颜大悦。其实,钓鱼台的妙处在于巧妙地运用了“框景”手法,成为中国园林“框景”艺术的经典之作。
凫 庄
凫庄建于1921年,是扬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。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,反映出当时的园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,如今这里有平台雕栏,可以露天而坐,凭水而眺。西侧有一道曲廊拂水,可以于此仰视桥亭之美,俯视游鱼之乐。在此处仰观五亭桥,只觉金碧辉煌,气势赫赫;从桥上向看凫庄,则可感到江南园林的怡人风情。
白 塔
白塔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,史载仿北海琼岛春荫之白塔,高28.5米,由十三天、龛和塔基三部分组成,它是我国现存砖砌喇嘛塔为数不多的代表作。扬州至今还流传着“一夜造塔”的传说。著名学者陈从周在《园林谈丛》中曾将北海塔和扬州的塔进行对比,认为白塔比例秀匀,玉立亭亭,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。这真是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,雄壮之气锐减,窈窕气质倍增了。
二十四桥
二十四桥是一座由山涧栈道、单曲拱桥、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而成的组合桥。山涧栈道由黄石垒成,雄浑古朴。单曲拱桥为汉白玉栏杆,如玉带飘逸,似霓虹卧波。该桥长24米,宽2.4米,栏杆24根,上下各24级台阶,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。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,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,周围遍植馥郁丹桂,使人随时看到云、水、月、花,体会到“二十四桥明月夜”的。郁达夫曾评论:二十四桥的明月是中国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。
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,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